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电影新闻 > 正文

《匆匆那年》张一白倪妮 真感情无代际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14-10-22 09:29:01

 

张一白与倪妮
 

  《匆匆那年》原小说作者

  九夜茴

  “某一瞬间,

  遇见自己。”

  第一次见倪妮是在一个秋天里,我们约在团结湖那边一间小日料店,我迟到了,急匆匆的奔上二层,甚至忘记先去打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一白导演和倪妮都到了,他们一起站起来,我望向这个可能会成为我的女主角的女孩,她向我轻轻的笑。

  那天她素颜,穿着黑色的针织衫和牛仔裤,白皙且纤细,就像普通的20岁女孩,但是仿佛又有特殊的本领,令人过目不忘。和我印象中的女演员不同,她并不特别的热络,也不自来熟。她只是自然的坐在那里,挺直背,很安静的给我们讲了些她匆匆那年里的故事,那些像方茴的样子。故事里的女孩听上去单纯、执着、倔强,所以不可避免的,也曾受伤。我认真的听她说,频频点头。那天还聊了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是深深记住了她把黑色长发别到耳后的样子,我曾在小说里写过,方茴怎样别她的头发,她们有一样的小动作。

  吃完饭,我送一白导演去他工作室,一上车他就问我,怎么样,像方茴么?我使劲点了点头。

  而后匆匆那年进入了紧张的筹备期,我几乎每周都要去一白导演的工作室。与他已老友到忘记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认识的了,私下里我都喊他一白哥,是可以互相开过分玩笑,互相到对方家里吃饭的那种朋友。说起来我真的是看他的作品长大的,而他估计也将拍我的作品变老。当初他想要做匆匆那年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因为我想不出谁会比他拍的更好,而在整个创作中,有时候比起相信自己,我更相信他。

  当然也不全是友好的时候,可能为了某个桥段,某句台词,某个造型,某件衣服,某段配乐我们都会争论起来。这时他就不再是那个好脾气的一白哥,而变成了大牌导演,而我也不是温和的剧作者,而变成了尖锐的北京姑娘。急了时,我都说出过这样的话:我不是一个人坐在这里,我身后是千千万万的读者!这句彻底逗笑了他,从此他便以此来挤兑我,时不常的就把这段对话repeat一遍。

  其实他是最懂得尊重的导演,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当时我向他推荐彭于晏,我觉得他身上那种俊朗少年的感觉很像陈寻,即便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也心甘情愿跟他谈一场恋爱。一白哥当时并没多说什么,但几天后就联络上了彭于晏,去找他见面谈。之后他知道我与大彭同月同日生,便嚷嚷我以权谋私。

  他注意所有的细节,拍摄中会因为某一个场景设置而特意打电话给我,生怕曲解了小说里的样子。他还有许多奇思妙想,多到我常默默注视他圆滚滚的脑袋,心想这里偷藏了多少智慧。

  我们就这样度过了好多日子,消费了好多零食,争论了好多次,写过满满好多黑板的字,最终这些好多都变成了一个匆匆那年。

  演员定妆之后,我跑去工作室看图。在我强烈要求下,倪妮高中时的发型留成了短发扣边,我们都戏称那是“方茴”头。看着电脑中她穿白裙子的样子,我猛地愣住了。那张干净的脸庞,那双懵懂的眼睛,那个安静的笑颜,仿佛那年的那个女孩从书里走了出来。

  后来回家的路上,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青春片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在那样的影像里,总期待一个瞬间,遇见匆匆那年里的我们自己。

  感谢一白哥,感谢倪妮。

  让我遇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