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网讯www.zlook.com 9月26日,电影《震耳欲聋》正式开启预售,并发布“做自己的英雄”终极预告。这部定于10月4日全国上映的影片,是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部分取材自CODA律师张琪真实从业经历。
01 灰度律师的挣扎:从利益至上到良知觉醒
电影主人公李淇是一个复杂的“灰度律师”。作为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他本应是弱势群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却选择与自己的根源切割,投身名利场。
预告片生动展现了他的内心挣扎。当李淇在名利场中挣扎周旋时,聋人妹妹张小蕊(兰西雅饰)的一句质问:“我在做我能做的事情,你呢?哑巴!”如同警钟般击中了他。而邻居自杀的悲剧与金松峰“是你害了他们”的指责,则彻底击碎了他的侥幸。
李淇这个角色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困境:在利益与良知之间如何抉择?他的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现实冲击下逐步觉醒。当他面对金松峰“上三十二楼难,摔下来,可容易多了”的威胁时,不再犹豫,决心挺身而出。
02 聋人反诈: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困境
影片深刻揭示了聋人群体面临的信息壁垒与沟通障碍。因为信息获取困难和社会融入挑战,聋人更容易成为“定制化骗局”的目标。最新发布的“定制骗局”版预告,深度揭露了针对聋人群体量身定制骗局的运作内幕。骗子们利用每个人的“信息盲区”进行精准诈骗,正如预告片所指出的:“不是你不会被骗,只是没遇到为你量身定制的骗局。”
影片通过强戏剧张力,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骗局往往先满足受害者对财富的渴望,再剥夺其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这种揭示不仅局限于聋人群体,也映照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
03 主创阵容:实力派团队为品质护航
《震耳欲聋》由万力执导,汤禹辰编剧,饶晓志监制,主创团队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影片的监制饶晓志此前作品如《我不是药神》等,已展现出关注弱势群体与人性纠结的创作取向。
主演檀健次此次颠覆形象,饰演一位游走在道德边缘的“灰度律师”。据报道,他为角色提前数月学习手语,力求精准。在预告片中,他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转变刻画得淋漓尽致。
影片还集结了兰西雅、王戈、王砚辉、迟蓬、潘斌龙等实力派演员。特别是王砚辉饰演的反派金松峰,预告片中短短几句台词就塑造出一个冷漠贪婪的黑心商人形象。
04 视听语言:象征手法强化主题表达
从已发布的预告和海报看,影片在视觉象征和声音处理上别具匠心。CINITY制式海报中,李淇与张小蕊、小汤三人一同走出法院大门,以背影呈现,三人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巨幕制式海报则展现出手握手电筒的李淇,仿佛在追寻正义之光,却又立于聋人肩膀之上,暗示他正站在良知与利益的分岔路口,面临关键抉择。
终极海报中,李淇以侧脸示人,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他下方是黑心商人金松峰,背后衬着“维护正义”四个大字,仿佛预示着李淇即将在善恶之间做出关键抉择。
声音设计方面,影片通过无声与有声的巧妙切换,强化了主题表达。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服务于叙事,更让健听观众能够**体验聋人群体的感官世界。
现实世界中,正如杭州那位90多岁听力退化的王爷爷所经历的,弱势群体常因沟通障碍陷入困境。电影《震耳欲聋》通过李淇的故事,向每个观众发出叩问:当面对不公时,我们是否也能像最终的李淇一样,勇敢“做自己的英雄”?
毕竟,最震耳欲聋的从不是嘶吼,而是那些被听见的、沉默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