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电影新闻 > 正文

《周处除三害》抄袭案尘埃落定!检方认定“无实质近似”导演黄精甫获不起诉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25-07-31 09:00:10

  看点网讯www.zlook.com 两年诉讼终落幕,钱人豪指控未获支持,电影版权争议再引行业思考

  案件终局:检方认定“无抄袭”,黄精甫全身而退

  2025年7月30日,台湾检方正式宣布,电影《周处除三害》涉嫌抄袭导演钱人豪剧本《无法无天》一案因证据不足,对导演黄精甫等3人作出不起诉处分。

  检方核心结论:

  故事差异:两部作品在情节脉络、人物设定、结局走向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未达到“实质近似”标准。

  无接触证据:无法证明黄精甫曾接触钱人豪的剧本,或通过第三方获取其创作内容。

  独立创作:黄精甫提供的创作历程(如2010年构思“善恶三部曲”)被认可,电影灵感可追溯至其前作《复仇者之死》。

  钱人豪的指控:此前他坚称《周处除三害》与其剧本《无法无天》在主角姓名、情节结构、核心金句等方面高度雷同,甚至提供时间线证明自己更早完成创作。

  2024年他曾申请法院“假扣押”片方资产,但该程序仅为保全措施,未涉及实体判决。

  争议始末:从票房黑马到法律风波

  《周处除三害》自2023年上映后,迅速成为华语影坛现象级作品:

  票房与口碑:中国内地票房破5.28亿人民币,豆瓣评分8.1,入围金马奖7项提名。

  抄袭争议爆发:2023年10月,钱人豪公开指控电影剽窃,列举“陈桂林vs陈广州”“警察陈灰vs陈火”等相似点。

  片方反诉钱人豪诽谤,双方进入法律拉锯战。

  舆论分化:支持原创者认为“雷同过多绝非巧合”。影迷则质疑钱人豪“蹭热度”,尤其在他未提供完整剧本比对后。

  法律焦点:为何“不起诉”?

  本案的关键争议点在于“接触+实质性相似”的著作权侵权认定标准:

  接触可能性:钱人豪称曾向黄精甫讲述故事,但无书面或第三方证言支持。

  实质性比对:检方认为“第三名通缉犯除掉前两名”的设定属常见犯罪叙事,不受版权保护。角色姓名、部分台词相似度不足构成“独创性表达”抄袭。

  行业反思:版权保护与创作自由的边界

  尽管案件落幕,但争议暴露的问题仍值得探讨:

  维权困境:钱人豪的遭遇反映独立创作者举证难的现状,尤其是口头交流的“创意剽窃”难以追溯。

  法律局限性:台湾地区对“故事框架”的保护较弱,更侧重具体表达而非创意概念。

  行业自律:部分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剧本备案公示制度”,避免类似纠纷。

  结语: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对黄精甫而言,不起诉洗清了法律污名,但舆论阴影可能长期存在;对钱人豪来说,尽管败诉,其维权行动仍推动了行业对原创保护的关注。正如影评人所言:“法律可以判定抄袭与否,但无法衡量创作者的失落与观众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