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电影新闻 > 正文

《蜗牛回忆录》确认引进!奥斯卡提名暗黑童话,比《玛丽和马克思》更催泪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25-05-07 13:07:09

  看点网讯www.zlook.com 继2009年《玛丽和马克思》后,澳大利亚定格动画大师亚当·艾略特耗时8年打造的新作《蜗牛回忆录》(Memoir of a Snail)正式确认引进中国内地,预计2025年登陆院线。这部被影评人称为“黏土动画界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作品,延续了艾略特标志性的暗黑治愈风——用粗糙的黏土人偶、颤抖的线条和破碎的角色,讲述一个关于创伤、孤独与救赎的故事。

 

  影片已横扫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长片水晶奖,并提名奥斯卡、金球奖、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片,豆瓣开分8.4,被《好莱坞报道》誉为“年度最勇敢的动画电影”。

  剧情解析:蜗牛壳里的伤痕童年

  故事设定在1970年代的澳大利亚,主角格蕾丝(莎拉·斯努克 配音)是一个患有唇腭裂的女孩,与双胞胎弟弟吉尔伯特(柯蒂·斯密特-麦菲 配音)相依为命。父亲去世后,姐弟俩被不同家庭收养,命运彻底撕裂:

  格蕾丝沉迷收集蜗牛,用囤积癖填补情感空洞,唯一的朋友是古怪老妇萍奇(杰基·韦佛 配音);

  吉尔伯特则深陷养父母的虐待,被迫放弃魔术梦想,最终因反抗被诬陷纵火“死亡”。

  成年后的格蕾丝经历婚姻骗局、萍奇离世等打击,一度试图自杀,直到发现吉尔伯特其实幸存……影片结局,姐弟在童年游乐园重逢,抛洒父亲骨灰,完成了一场跨越半生的和解。

  为什么必看?三大震撼亮点

  1. “不完美”的美学革命

  艾略特坚持全手工黏土制作,7000件道具无一使用CGI。角色设计延续《玛丽和马克思》的“缺陷美学”——格蕾丝的唇裂、萍奇的皱纹、吉尔伯特的烧伤疤痕,都被刻意放大,挑战主流动画的“完美人设”。

  2. 成人向的心理寓言

  影片涉及抑郁症、囤积癖、宗 教迫 害、同 性 恋歧视等沉重议题。最震撼的一幕是吉尔伯特被养母关在燃烧的教堂里,火光中黏土融化的画面,被昂西电影节评委称为“动画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场景”。

  3. 声音的魔法

  旁白采用ASMR式呢喃,搭配蜗牛爬行的黏腻音效,形成独特的“听觉焦虑”。原声带中,澳大利亚民谣歌手Courtney Barnett创作的插曲〈Slow Burn〉,用慵懒吉他呼应格蕾丝的“蜗牛式生存哲学”。

  挑战与机遇

  尽管海外票房仅118万美元(成本824万),但该片在北影节展映时引发Z世代共鸣——观众自发将“蜗牛壳”解读为当代人的社交恐惧隐喻。引进方“海映电影”将其纳入“挚爱光影计划”,主打艺术影迷+心理疗愈受众。

  结语:一部献给“受伤蜗牛”的成人童话

  “我们都在壳里长大,但总有一天要伸出触角。”《蜗牛回忆录》不是合家欢动画,而是一封写给孤独者、创伤者、社会边缘人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