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网讯www.zlook.com 文物不是过气的古董,而是身携文化密码的历史信使。一旦拂去尘埃,它们便光芒万丈,能用一条了不起的“留言”,带你跨越时光的万水千山。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承制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收官。5分钟带你穿越千年,与国宝“嗨聊”。短小精悍,却也意犹未尽。
(《如果国宝会说话》宣传海报)
为了让纪录片不单是一看而过,为了进一步拉近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把国宝更多的故事分享给年轻群体,从8月5日到8月20日,纪录频道《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联合全国多家博物馆推出“青少年走近国宝”系列活动,从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发,先后去往河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掀起火热的线下互动。
每场活动,由节目组主创、文博专家带着青少年,与节目中圈粉无数的国宝“面对面”,更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揭秘一线文物工作者实地挖掘、修复的过程,了解这部纪录片制作的幕后故事。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全程网络直播,每场活动都吸引了数十万观众热烈围观。
(图片:青少年体验陶俑模型修复)
超越想象:亲临博物馆做国宝的“解谜人”
出现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鹰顶金冠饰、曾侯乙编钟、跪射俑、铜车马、里耶秦简……这些享誉世界的国宝身上,浓缩着中华文明的荣光。
节目不负这些“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生动复活了那一时代的器宇轩昂。当你走近国宝,凝望它们,亲见那些细腻的纹理和精致的造型,内心又会生出怎样的想象呢?
为期15天的“青少年走近国宝”系列活动中,在前两季拥有极高人气的跪射俑、铜车马、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算筹、长毋相忘银带钩、金银铜弩机、错银铜牛灯、陶鹰鼎、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后母戊鼎等国宝,和青少年们进行了亲密接触。
(图片:青少年近距离参观文物)
如果说纪录片是让文物从尘封的历史走上了今天的荧屏,那么“青少年走近国宝”系列活动则是让国宝们走下荧屏,青少年有了与之面对面亲近的机会。节目组表示,本次活动希望发挥纪录片积极的向导功能,启发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求解国宝身上的信息密码。
《跪射俑》导演汪喆现场分享如何找到一个新颖的角度打量跪射俑:“跪射俑外四面玻璃罩上的影子,给了我们一个灵感。跪射俑的影子和跪射俑的关系,有点像文物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这个文物就好像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这面镜子里的影像试着想象曾经的历史,以及曾经存在的精神。”
(《如果国宝会说话》导演汪喆分享制作幕后)
因为被节目中跪射俑鞋底针脚的细节处理所震撼,青少年朋友们在秦始皇帝陵内各种类型的兵马俑身上,也尝试着用细致入微的态度,找寻它们在着装、体态、发饰等隐藏的故事,同时还亲手体验修复兵马俑模型,沉睡千年的文物在身临其境中变得更加生动可感。
中国古代有犀牛吗?“后母戊鼎”还是“司母戊鼎”?活动的每一站,都有节目编导、文博专家、志愿者讲解员们坐镇,除了解答关于国宝的奥秘,文博工作者们还揭秘了周一闭馆日、文物的保洁和维护等相关信息,参与体验的小朋友全程认真观察,积极发问,俨然一个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现场互动气氛相当热烈。
超级连接:感受文物承载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视频索引”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基本定位。总导演徐欢表示,“我们选中的文物都不只是承载了一段历史,它本身就是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文明坐标,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 徐欢与小朋友互动)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表示,作为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共同打造的一项国家涵养工程,《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归纳几千年中华文明,“从国宝看国脉、思国魂,用文物讲文化、谈文明,其根本诉求是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而赞叹,为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所感染。”
第二季出现过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国宝:算筹。其代表的中国古代十进位制记数法,绝对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伟大创造。在河北博物院,《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里高考数学曾拿到147分的寇慧文导演,道出了算筹的创作初衷:“数学是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很遗憾我们讲起中华文明的时候往往忽略数学,算筹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数学的算术棒。教小朋友如何学数学,也决定了我们以后怎么样用数学看待世界。”
(《如果国宝会说话》导演寇慧文讲解算筹计数原理)
每一站的现场交流中,青少年们都被国宝所体现的礼仪、智慧和精神所深深折服: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展示着汉人超前的环保理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汉代的无名工匠运用超前的3D思维,打造了“鬼斧神功”的博山炉;透过秦始皇陵铜车马,秦代精绝的机械连接、古代贵族控制车内温度的秘诀、保证行车又快又稳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击鼓说唱陶俑所展示的2000多年前的说唱艺人,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哪怕被生活压弯了脊椎,也开怀大笑、唱响人生……
正如围观直播活动的网友所说:“透过陶土的指印、玉石的刻痕、斑驳的铜锈、闪亮的铭文、飞舞的漆饰、平静的木简、流淌的鎏金、交织的丝线,我们看见民族的荣耀,看见君王的心志,看见人们不畏攻伐残酷奋勇向前的勇气,同时怀着安然于桑田生活的沉着之心。”
(青少年近距离参观文物)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物证,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历史的传奇、妙绝的匠心。几千年前的文明仍在深刻影响今天的生活,更滋养着我们民族的品格,《如果国宝会说话》希望从此开始——知道我们从哪里走来,未来又该带着怎样的信仰,去往何方。
超强引擎:让寻找“文物地图”成为行动的自觉
《如果国宝会说话》初心如其名字,制作团队不仅用现代表达解除了这些国宝身上的“时光封印”,赋予它们以生命和性格,更积极助推更多人加入到探索中华文明、体验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一位来自纽约大学地理学院的学生向节目组来信表示:“我们过去都是在书上看的这些国宝,现在在片子里能够看到影像的国宝,真的非常激动。”他们全班准备在未来的几个假期,能够到中国来走遍这50个文物国宝所在的博物馆。
伴随节目播出,很多年轻观众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网上自发二次创作国宝周边,书法、绘画集、表情包等,赋予古老国宝更富想象力的现代之魂,吸引了更多人前往博物馆一睹为快。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接受采访)
正值暑期,“博物馆热”成为一道文化风景。“青少年走近国宝”系列活动每到一站,都吸引了线上线下的踊跃参与。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表示:“这个片子播了以后,很多观众就来问片中文物什么时候展出。今年暑期来参观的观众每天都在两万多,比去年同期有了新的增长,这跟《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的播出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 黄振春)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也表达了对节目的喜爱:“《如果国宝会说话》有‘三好’:一是形式好,适应当代的快节奏,观众爱看;二是内容好,让沉睡的国宝说话,向观众展示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和深邃历史,节目有深度;三是效果好,播出后,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博物馆参观热,7月份我们馆的观众数是125万,是我们新馆开馆以来的新高,是历史上从新馆开放八年来以来最多的一个月,8月1日是5万7千多,也是新高。你们不仅把这个节目打造成了精品的节目,而且也为博物馆在拓展文物教育上开辟了新的途径。希望我们这个节目能够长期拍下去,不是拍百集,也不是千集,而是万集,甚至数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