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网讯www.zlook.com 10月23日,由陈坤、王砚辉、刘敏涛主演的电影《旁观者》突然宣布取消原定于10月25日的公映计划,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据票务平台数据显示,该片预售票房仅3.8万元,首日排片率低至0.3%。
然而,撤档仅仅五天后,10月28日,这部电影突然宣布重新定档11月1日上映,这部命运多舛的影片终于有望与观众见面。

01 撤档风波
《旁观者》的撤档决定来得突然而果断。10月23日,电影官方账号发布声明,宣布经慎重考虑后取消原定公映计划,并向期待该片的观众、合作伙伴及院线同仁致以诚挚歉意。
导演松太加在导演声明中写道,“一个好故事,值得在最合适的时候,与大家真诚相见”。这番话为撤档决定蒙上了一层策略性调整的色彩。
影片预售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累计预售票房仅3.8万元,首日排片占比仅0.3%。这一数字对于有陈坤、王砚辉、刘敏涛等一线演员加盟的影片来说,确实难言理想。
02 父亲的秘密
《旁观者》讲述了离家十六年的陈家辉(陈坤饰)在得知父亲陈为民(王劲松饰)病危后,重返故乡的故事。
父亲未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离世,在葬礼之后,陈家辉与哥哥陈家兴(王砚辉饰)、姐姐陈家媛(刘敏涛饰)在整理父亲遗物时,逐渐察觉父亲身上似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通过三兄妹的重聚与对往事的追溯,展现了家庭成员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长期的误会以及难以弥补的遗憾。
陈坤饰演的三弟陈家辉,内心纠结与挣扎并存,将中式父子间“爱与伤害”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03 旁观者视角
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父亲身边人的片段回忆与三兄妹的当下行动交叉出现,引导观众跟随人物逐步接近事实。
电影叙事风格克制内敛,强调“细节即证词”。历经四年精心打磨,《旁观者》以创新性的“旁观”视角,通过父亲身边人的零散回忆,逐步拼凑出子女对父亲认知的变化历程。
导演松太加阐述创作初衷时说:“真正的旁观者,是那些不敢直面情感的人。”他希望透过这部电影,引发观众对于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勇敢表达爱意,打破“旁观”的惯性。
04 市场困境
《旁观者》面临的票房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部分影片因市场竞争压力选择撤档。2024年五一档期间,原定上映的11部影片中有4部最终撤档。
近期舒淇主演电影《寻她》亦在上映1天后宣布重新择期上映,首日票房为17.1万元。文艺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尽管《旁观者》拥有陈坤、王砚辉、刘敏涛等实力派演员阵容,但预售情况仍不理想。
据业内分析,影片撤档原因可能与预售票房不佳、市场回报信心不足有关,亦不排除内容优化或宣传策略调整等因素。
05 重新定档
10月28日,电影《旁观者》正式宣布重新定档11月1日。这一决定距离其原定上映日期仅推迟一周,显示出片方对影片市场表现的快速调整能力。
对于关注这部影片的观众而言,11月1日的新档期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社交媒体上,已有观众表示期待:“之前買票又被退票,不會再狼來了吧”。
尽管预售成绩不佳,但影片质量值得期待。演员们以内敛精湛的表演技巧,细腻地呈现出复杂关系与心理变化,将“误解—理解—接纳”的过程,落在角色可感的行动与目光里。
陈坤不仅作为主演,更通过其持股的东申(上海)影业有限公司参与出品,以实际行动支持作者电影创作。这重身份,恰与他片中探寻父亲真相的角色形成微妙互文——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他都在主动揭晓隐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