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网讯www.zlook.com “迪士尼拍这部电影花近2.5亿美元在一部杰瑞德·莱托主演的、一个40年来没成功过的系列的新片,本身就很疯狂。”一位好莱坞人才代理商感慨道。据Deadline最新报告,迪士尼科幻续作《创:战神》预计将亏损高达1.327亿美元。
这部制作成本2.2亿美元(含补拍)的科幻大片,自10月初上映以来票房持续疲软。截至10月20日,全球票房仅勉强突破1.03亿美元,预测最终收1.6亿美元——这对于需要全球票房约4.5亿美元才能回本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01 票房溃败,数字背后的惨淡
《创:战神》的票房表现可谓全线溃败。北美首周末在4000家影院仅收获3350万美元,远低于业界预期的4500万至6000万美元。这一成绩甚至逊色于2010年前作《创:战纪》首周末4400万美元的表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影片次周末票房暴跌66%,北美本周末仅入账1110万美元,国际市场亦下滑54%,呈现高开低走的惨淡态势。
全球市场同样未能扭转败局。影片在78个国际市场的首周末票房仅为2700万美元,全球首周票房总计6050万美元。
尽管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地表现强劲,但这些零星亮点无法改变整体颓势。
在中国内地,《创:战神》自10月17日上映后同样反应平淡,首日票房仅500万元人民币,豆瓣开分仅6.1分,远未达到市场预期。
02 口碑分化,专业与观众的割裂
《创:战神》面临着专业评价与观众口碑的显著割裂。专业影评人对其几乎一致给予差评,烂番茄新鲜度仅55%,MetaCritic评分50分。
《卫报》毫不留情地批评其“毫无戏剧性与人性价值”。IGN仅给出5分,指出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忘了自己的根源所在,却又一味地回溯原版影片”。
然而,观众评价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CinemaScore调查显示影片获得了B+ 的评分,烂番茄爆米花指数达87%,意味着普通观众总体上喜欢这部电影。
这种两极分化的口碑揭示了影片的深层问题:视觉奇观足以吸引普通观众,但贫乏的剧情让专业影评人无法接受。
03 受众失衡,年轻观众的缺失
票房失利的背后是观众结构的严重失衡。数据显示,《创:战神》的男性观众占比高达68%,女性观众数量远不及男性。更成问题的是,25岁以下观众仅占30%,25岁至54岁人群占比达60%。这意味着影片未能吸引至关重要的年轻观众群体。
在当下电影市场,年轻世代消费能力强且乐于社交传播,家庭观众更是稳定的票房保障。《创:战神》没能打开这两个关键群体的市场,为票房失利埋下了伏笔。
04 创意枯竭,科幻IP的时代困局
《创:战神》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整个“创”系列创意枯竭的必然结果。从1982年的《电子世界争霸战》到2010年的《创:战纪》,再到如今的《创:战神》,这一系列始终未能解决核心问题:如何平衡视觉创新与叙事深度?
评论指出,影片放弃了让电子世界具有任何可能性,实质上放弃了幻想。“《创:战神》压根不是科幻片,连青少年科幻文学都算不上,《安德的游戏》在它面前深奥得像《战争与和平》”。
影片被批“剧情苍白”、“角色空洞”,杰瑞德·莱托的表演被指“为装酷丧失深度”。故事主线从数字世界与现实的哲学思辨,降格为一场无脑的商业争夺。
05 IP透支,经典系列的生存危机
“创”系列的困境代表了经典IP在当代面临的挑战。这些上世纪留下的经典IP,其历史地位恰恰来自历史进程本身,是垄断了某些生态位。
1982年第一部《电子世界争霸战》开创性地使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标志着迪士尼从“手绘动画王国”向“科技驱动真人+特效电影”的转型尝试。
但当下观众已经改变。“老粉丝不买账,八二年那批人现在五六十岁,不爱看花里胡哨的。二零一零年那批年轻人也三十多岁了,他们要的是有感情、有逻辑的故事。新观众更难哄,Z世代从小玩《模拟人生》《瞬息全宇宙》,见多了高概念的东西”。
电影想两边都讨好,结果两边都嫌。
据数据分析,《创:战神》需全球票房约4.5亿美元方能回本,而如今预测最终全球票房仅1.6亿美元。
迪士尼年度票房的重任已转向11月的《疯狂动物城2》及12月《阿凡达:火与烬》,而《创:战神》的巨额亏损,不仅成为迪士尼年度财报的“拖累项”,更可能为这个延续43年的科幻IP画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