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显示,战火青春剧《我叫张思德》6月10日晚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次黄档的收视率增长到1.12%、收视份额高达8.47%。这个稳居全国电视剧时段收视排行榜第一名的亮眼数据,引发众多关注。一部无流量明星、次黄时段播出的“主旋律小卒”,竟以星火燎原之势击穿观众群壁垒,成为收视战场上的“第一兵王”。
同时在网络方面,该剧登陆爱奇艺、腾讯、咪咕、乐视、搜狐、抖音六大网络视频平台,单就爱奇艺、腾讯和咪咕综合热度已经突破9000大关,在咪咕稳居综合榜第一。
青春化叙事:让信仰“可触摸”
当宫斗权谋、甜宠悬浮剧充斥荧屏,《我叫张思德》以“去神性”的青春化叙事破局,感动了无数观众。剧集从张思德的小视角切入大时代,以张思德1933年参加革命、参加红军为起点,展现了勇闯金城寨、勇夺雪花盐、血战馒头岭、强渡嘉陵江等张思德人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既有枪林弹雨的激烈战斗,也有张思德带领战友编草鞋、尝百草、烧炭的温情日常。生动展现革命战士“持枪保家卫国、躬身建设为民”的双重使命,让观众惊呼:“课本里‘为人民服务’的铅字,原来是个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痛苦的活人!”有网友评论:“不是悲情催泪,是被信仰纯粹性震撼。”
时代精神应答:用真情点燃观众心中灯塔
该剧从剧本打磨起历时5年。“很多人只知道张思德是主席警卫,或是烧炭牺牲的战士,20年前的电影也聚焦于此。”导演程力栋坦言创作初衷,“但我们在查阅史料时发现——他参加过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多次负伤,历经淬炼。”剧中不只聚焦于张思德,其他人物同样富有光彩,“这些人物的魅力和牺牲奉献,让人潸然泪下。”剧中每一集有三处泪点,不仅主创们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感受到了,在拍摄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只要拍到我们认为感动的情节,所有现场人员都会随着演员的表演而落泪。”这份发自肺腑的真情,同样感染到了荧屏前的观众们。
对于选择“青春化叙事”的根本原因,程力栋直言在于张思德的故事中所蕴含的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点。“他出生在贫苦农家,没有优渥的资源和显赫的背景,甚至连温饱都是难题。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依然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民的热爱,投身革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热血之路。”程力栋期望,通过展现张思德这位贫苦的四川农家子弟,如何凭借信仰与行动成长为“重于泰山”的英雄,能够点燃当代青年心中的灯塔:在看似资源匮乏的境遇中,赤子之心与坚定行动,依然是开拓人生、贡献价值的永恒力量。
数据背后的创作革新
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讲师、戏剧与影视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海琨发表剧评,认为该剧的意义不至于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张思德形象,更在于对主旋律影视剧美学的革新。它借由生活化、具体化的叙事,让信仰回到日常,让观众真正成为叙事的起点与落点。在这一过程中,该剧完成了从“讲道理”到“讲故事”的转换,“这无疑是当前主旋律创作中的一次极为可贵的创作转向。”
收视密码:真诚撕裂浮华市场
《我叫张思德》的逆袭绝非偶然。6月10日收视率1.12%、收视份额8.47%,登顶全国电视剧时段收视排行榜,是观众用遥控器投出的“精神选票”:真正的“破圈”无需顶流加持,真诚是唯一的流量密码。这部剧承载的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是一个民族在当下浪潮中锚定精神价值的渴望。当张思德握着枪说“为老百姓不再被剥削、不再被压迫而战”,证明收视率的胜利,本质是灵魂对浮华的胜利!
此刻,《我叫张思德》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及爱奇艺、腾讯、咪咕、搜狐、乐视和抖音六大网络视频平台热播,它传递的信仰正跨越时空,照亮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