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电影新闻 > 正文

《东极岛》:管虎与费振翔的海洋史诗,如何在戛纳掀起东方血性浪潮?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25-05-11 09:20:24

  看点网讯www.zlook.com 当《东极岛》的17分钟宣传片即将在戛纳电影宫放映的消息传来,中国电影的国际版图上又增添了一块厚重的拼图。这部由管虎与费振翔联手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主演的史诗级作品,不仅承载着二战期间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更肩负着将中国电影工业水准推向新高度的使命。在2025年这个特殊的节点——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东极岛》的出现恰逢其时,它以惊涛骇浪中的生死营救,向世界讲述了一段被遗忘的跨国情谊。

  一、历史真实与电影叙事的双重震撼

  《东极岛》的故事核心源自1942年震惊世界的"里斯本丸事件"——日军征用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秘密押送1800多名英军战俘途经舟山海域时,遭美军潜艇误袭沉没。危难时刻,东极岛渔民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自发组织救援,最终使384名战俘幸免于难。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远超普通的人道主义救援,它展现了在最黑暗的战争年代,普通人如何以超越国界的大义对抗强权暴力。

  管虎与费振翔的创作团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长达6年的深度挖掘。编剧陈舒、张冀、董润年不仅翻遍舟山档案馆的原始资料,更走访了上百位渔民后代,力求还原历史细节。影片中朱一龙饰演的阿赑、吴磊饰演的阿荡以及倪妮饰演的阿花,虽然都是虚构角色,却凝聚了当时参与救援渔民群体的典型特征——既有面对压迫时的隐忍,也有绝境反击时的血性。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历史事件获得了更丰富的叙事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并未简单地将渔民塑造成完美英雄。朱一龙一头乱发、皮肤黝黑的造型透着野性与粗粝,吴磊阳光外表下藏着倔强,倪妮则彻底抛却都市丽人形象,以渔家女的泼辣姿态示人。这种复杂的人物刻画,暗示影片将展现救援行动背后更为深刻的人性挣扎——当平静的渔村生活被战争打破,普通人如何一步步从被动忍耐走向主动反抗。

  二、技术革新与中国电影工业的深海探索

  《东极岛》的另一重意义在于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的新突破。为真实还原海上救援的宏大场面,剧组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在浙江东极岛实地取景的同时,还启用了扬州影视基地的"超级水景基地",这个亚洲最大的恒温水景棚占地9000平方米,可模拟200种浪型,最深11米的水下摄影区能呈现溃堤、海啸等灾难场景。

  影片中1:1复原的"里斯本丸"号沉船场景,正是在这个水棚中完成拍摄。管虎坚持实景拍摄理念,改造了三艘老渔船,所有海上戏份均未使用绿幕技术。这种对真实感的极致追求,使《东极岛》的海难场面有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摄影指导高伟喆透露,影片涉及的水下拍摄技术极为复杂,是中国电影首次尝试这样的技术难度。

  扬州影视基地副总经理高明表示,《东极岛》是超级水景基地的首个"尝鲜者",其拍摄经验将为后续影视作品树立新标杆。这种产研结合的模式,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正从单纯的内容生产向技术创新延伸,为未来更多海洋题材大片的制作铺平道路。

  三、演员蜕变与角色重塑的艺术冒险

  《东极岛》对主演而言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场全方位的艺术蜕变。朱一龙为塑造渔民阿赑这一角色,提前数月进行晒灯美黑和力量训练,甚至让手掌磨出老茧,彻底颠覆了以往文质彬彬的银幕形象。这位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帝的转型,展现了专业演员对角色真实感的极致追求。

  吴磊则前往舟山跟随当地渔民学习摇橹撒网两个月,一场徒手拉渔网的戏份拍完后双手布满血口子。从"国民弟弟"到硬汉渔民的转变,标志着这位青年演员职业生涯的重要突破。倪妮同样付出巨大代价,她在东极岛与渔家女同住半月,晒脱数层皮,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寻找角色状态。

  这种全员"毁容式"的表演,与管虎一贯的导演风格相契合——他擅长通过极端环境逼迫演员突破舒适区,从而挖掘出更为原始真实的表演能量。从《老炮儿》到《八佰》,再到如今的《东极岛》,管虎电影中的角色总带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狠劲。演员们身体力行的付出,使这种精神气质得以真实呈现。

  四、戛纳亮相与中国电影的国际新叙事

  《东极岛》选择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作为国际首秀舞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管虎去年刚凭《狗阵》获得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其国际影响力正处于上升期。签约UTA联合人才经纪公司后,他正积极进军国际市场。《东极岛》以二战背景、跨国叙事为切入点,比一般华语电影更具全球传播潜力。

  影片由Seventh Art负责国际销售,这支17分钟的宣传片将面向全球买家放映。值得关注的是,《东极岛》没有刻意强调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聚焦于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道德选择。这种普世价值导向的叙事策略,使其更易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正如总制片人梁静所言,影片展现的是"渔民身上超越国界的大义以及骨子里的血性"。

  在当下全球电影市场格局中,《东极岛》代表了中国商业大片的一种新可能——既能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又能以人类共通情感打动国际观众。它与《流浪地球》系列形成的科幻-历史双线叙事,正在重塑世界对中国电影的认知框架。

  五、历史记忆与当代价值的共鸣

  《东极岛》的上映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赋予影片特殊的历史意义。但管虎团队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历史重现,他们更希望挖掘这段往事对当代的启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东极岛渔民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救援,成为一种珍贵的精神参照。

  东极岛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地点——作为中国有人居住的最东端岛屿,它既是地理边界,也是文化交汇点。2014年《后会无期》让东极岛成为文艺圣地,而《里斯本丸沉没》纪录片则唤醒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东极岛》电影的出现,将完成从旅游名片到历史载体的身份升级,使这个小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精神地标。

  影片定档2025年暑期,其市场表现值得期待。从题材来看,硬核历史+海洋灾难+战争动作的多元素融合,使其具备商业大片的卖相;从阵容看,管虎+费振翔的导演组合,朱一龙、吴磊、倪妮的明星阵容,均为票房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国产电影同质化严重的当下,《东极岛》的题材创新与制作水准,有望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当《东极岛》的渔民在银幕上迎着巨浪营救战俘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最黑暗的时刻,普通人依然可以凭借勇气与善意照亮世界。这种力量,正是管虎电影一贯的核心,也是中国故事能够打动世界的根本所在。从戛纳到全球,从历史到现在,《东极岛》的航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