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网讯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是恋人的相逢;“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是友人的相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我们与山水的相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我们与历史的相逢。
相逢,是人与人的汇聚,更是心与心的相契。不知不觉间,《2024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播到了第九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本期节目与观众共同述说“相逢”的缘分,分享团圆的喜悦。
在诗词里“相逢”,穿越千年,情感共振
人间相逢,初见最美。“一见钟情”的爱情在古代文学中多有描绘:韦庄在《思帝乡》中勾勒出一个春游少女对少年的“怦然心动”,“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司马相如对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一眼万年”,当即创作并弹奏了名垂千古的《凤求凰》,将自己和卓文君分别比作“凤”和“凰”,向她热烈表白。
人间相逢,久别最浓。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岑参曾两度出塞,投身军旅。他根据自己沿途的见闻,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第一次边塞西行途中,岑参偶遇前往长安的使者,在那个书信难通的年代,他希望“相逢”的使者为家人带回自己平安的“口信”;第二次出塞北庭都护府,岑参在凉州与故人们“重逢”,他用诗句记录下自己与一众老友的欢聚夜宴,“一声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在高山流水里“相逢”,得遇知音,灵魂共鸣
在古人心中,最美的相逢,莫过于双方灵魂的共鸣。“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相传伯牙善于弹琴,子期善于听琴,伯牙每次弹琴,子期都能从琴音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摔琴谢知音”,终生不再弹琴。“知音”不仅仅是“懂音乐”,更代表了“心与心的相知”。杨雨老师在节目中点评道:“小到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大到国家不同的文明之间,都可以在碰撞、对话、交流中成为知音,‘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那些懂我们欢笑和泪水的知音。”
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白居易在江边送客时偶遇了一位琵琶女。在琵琶女如泣如诉的弹奏中,白居易发出流传千年的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到了明代,画家仇英以《琵琶行》为主题,创作出著名的绢本水墨画《浔阳送别图》。在本期“情景共答”环节,节目将仇英的这幅画以“情景演绎”的形式搬上舞台。主持人龙洋表示:“《浔阳送别图》画面从离别开始,却在后世的一次次回望和吟诵中,歌咏着相逢和共鸣。所以不要害怕离别,有时候离别也在孕育着千古流芳的相逢。”
传统与现代“相逢”,惊喜碰撞,妙趣横生
传统与现代的相逢,总会擦出惊喜的火花。“百尺高楼叠九层,机车上下最轻灵”,你能想象古代诗歌作品中竟然也写过“电梯”吗?晚清时期一些诗人在诗歌中记录了很多“新奇”的事物,在我们今天看来仍是十分新鲜。郦波老师表示:这首诗的作者叫张祖翼,他在游历英国期间,结合所见所闻的政治、经济、民情、风俗,创作出一本叫《伦敦竹枝词》的诗集。诗集中除了有“电梯”这种展现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新事物”,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小诗,如记录早晨西方人见面,“握手相逢姑莫林,喃喃私语怕人听”,“姑莫林”就是英文“早上好”;离别时,“订期后会郎休误,临别开司剧有声”,“开司”就是英文“亲吻”。即便相隔一百多年,我们依然能从诗中感受到那些与新事物、新理念的“惊喜相逢”。
文明与文明“相逢”,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古都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曾出土过许多见证“文化交流”的文物。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兽首玛瑙杯”,是一件模仿牛角造型的酒具,这种造型的器物,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较为常见,具有典型的外来文化特征。它的材质也由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制成,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它见证了两种文明的“相逢”,当我们回望这件精美的文物,可以想象当年它盛着甘醇的美酒,伴着驼铃声声,一路从西域来到中原。透过这些瑰丽奇特的文物,我们至今仍能触摸到千年前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脉搏。
在“千人千问”环节,柬埔寨王国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为本期节目带来“云中友谊”题目,她表示:2023年是柬埔寨和中国建交65周年,两国有着牢不可破的铁杆情谊。近年来,自己一直在学习中文,也知道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古诗词,她希望可以跟选手们学习一些有关“友谊”的诗词,学会后朗诵给自己的中国朋友们听。在节目中,珍娜公主还与主持人龙洋现场连线,朗诵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她认为,这首诗很美地表达了思念,柬埔寨和中国永远是“共饮一江水”的好伙伴、好邻居。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跨越的不仅是山海之远,畅通的不仅是贸易往来,更彰显着你来我往、美美与共的文明“相逢”。人生最美是遇见,让我们一起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与美好相逢、与先贤相逢、与文明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