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娱乐八卦 > 正文

《何以为家》镜头语言分析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21-04-12 13:43:57

  《何以为家》镜头语言分析

  大家好,这里是“自原其说”公众号,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黎巴嫩导演纳迪·拉巴基执导的电影《何以为家》,该片于2018年5月17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曾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讲述的是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叙利亚男孩赞恩及其家人由于是没有出生证明的“黑户”,只能艰难维持生计。

  为了生存,赞恩不得不每天撒各种各样的谎骗取医生的处方药,还要到杂货店老板阿萨德那里工作几个小时来赚取微薄的工酬,夜间还要售卖母亲自制的果汁。

  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后,12 岁的赞恩在法庭上控诉父母“为什么让自己降生到这个世界”。

  战争中,难民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所以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赚钱,又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而无法堕胎,父母只管生不管养,生而不养,养而不育。

  镜头是视觉意义构成主要的,也是基本的语言单位,在视听语言的表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片镜头语言丰富,交互使用,层次分明,特别是特写镜头、运动镜头既达成了对人物的立体塑造,也通过镜头叙事展现了人物冲突,推动了剧情发展,使观众感受到影片背后蕴含的沉重话题。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部电影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兼顾了叙事和写意两种职能,无声地展现了重要的事物,在视觉上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深刻的情感。透过这样画面大面积的主体呈现,特写镜头以强烈的造型渗透力给人们巨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何以为家》中,导演通过大量人物表情特写刻画人物的同时,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观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由此引发人们对难民议题裹挟下的各种苦难的关注与思考。

  影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赞恩的脸部表情特写,这些特写将赞恩丰富饱满的形象刻画出来。影片开头赞恩与父母在法庭上对峙时,赞恩与父母始终处于两个景别中未曾同框,也表现出他们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这时候,镜头特写中赞恩的眼神是尖锐的,表情是冷漠的,以及他控诉父母时的冷静坚毅,都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早熟。这也为观众在电影的开篇留下悬念,赞恩到底有过什么经历。

  接着特写镜头是赞恩用假处方买镇定药帮母亲制作成毒品代替物时的冷静面庞,面对售卖药物的人员的询问,他有着本不该有的警觉、尖锐与笃定,以及面对罪恶、肮脏、残酷的从容。这样复杂的样子交织在赞恩的脸上,立刻在电影开篇给观众留下一个冷漠早熟、撒谎成性的坏孩子形象。

  随着剧情的推进,镜头特写了赞恩阻止妹妹被送给房东失败后,独自一人离家时的孤独、倔强和无助。

  紧接着镜头特写赞恩在非法移民泰吉斯家中吃蛋糕感受到温暖和亲情时的笑脸,这是全片中赞恩第一次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样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赞恩对温暖亲情、关爱的渴望,在遇到泰吉斯后,赞恩内心的善意也被唤醒。这也为后面赞恩对泰吉斯儿子的一系列照顾做了铺垫,无论是抢邻居小孩的食物和玩具,还是冒充有证件的叙利亚人去领取奶粉和尿布,甚至又“重操旧业”拿假药方买镇定药制作毒品代替品,都是为了尽自己所能照顾约纳斯。

  这时候赞恩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除了冷漠尖锐,他也拥有善良、坚强的闪光品质。

  除了人物特写,影片还有一些物体特写多次出现,如片中出现多次对赞恩家最小的孩子的脚链的特写。

  当一家人都在为生存而繁忙操劳的时候,家里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无人照顾,只能用脚链控制他的行动。这让观众不禁联想到是否赞恩也是这样长大,而这个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成为又一个赞恩。

  在影片后面,当警察抓走泰吉斯后,赞恩独自照顾她的儿子约纳斯时却也采取了用脚链拴住孩子的脚的方式来阻止其乱跑。

  赞恩在不自觉地使用父母的方式管教更小的孩子,导演用细节刻画出难民家庭的教育问题,把难民议题裹挟的更深刻的问题展现在了儿童的身上。赞恩始终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他从家庭中继承的暴力和粗鲁也都直接体现了出来。

  跟镜头

  跟镜头是跟摄某一主体进行拍摄,拍摄主体明确;而镜头与主体之间相对距离不变,特别是摄影机在主体后方的跟摄,使观众视点与剧中人物视点重合,具有强烈参与感。

  片中有三次对泰吉斯的跟镜头,第一次是镜头在泰吉斯面前,虚化了后面一直跟随泰吉斯的赞恩,跟摄镜头结束在赞恩叫住了泰吉斯,请求带他回家,泰吉斯面露难色之后接纳了赞恩,这个跟镜头就暗示了观众,跟随过程中可能会有事情发生,由此推动剧情的发展。

  第二次跟随泰吉斯在嘈杂的集市中,暗示了观众在跟随之后将会揭晓泰吉斯的身份与现状。

  第三次跟随是泰吉斯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买到假身份证继续留在黎巴嫩而出门想办法,配合主题音乐显得更加凄凉,也更好地为后面被捕的剧情做了铺垫。

  拉镜头

  拉镜头是拍摄范围由小变大,景别由近景向远景不断变化。

  赞恩贩卖毒品替代品被赶走后,拉着约纳斯走在贫民窟中。镜头向上拉远,扩展到俯拍整个环境的全景镜头,既介绍了赞恩所处环境与空间,也暗喻赞恩无法通过这样的手段离开这里去到自己向往的瑞士,揭示了难民作为社会底层的无助。

  由于拉镜头在空间上表现出不断远离被摄主体,主体日益缩小,视觉信号日益减弱,给人一种退出感,仿佛赞恩的梦想也就由此退场。作为一个没有身份的难民,赞恩与命运的对抗显得无比渺小,他无法离开这样的穷困生活。画面的落幅停留在贫民窟的全景镜头,观众情绪也随之慢慢升华,人无法战胜命运的失落感难以平息。

 

  以上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电影《何以为家》当中,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自原其说,想通过电影了解更多的专业影视知识,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我们会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知识讲解,感谢大家多多支持,请点击关注加转发哦,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