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娱乐八卦 > 正文

《圣殇》意象分析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21-04-12 13:26:57

  《圣殇》意象分析

  大家好,这里是“自原其说”公众号,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和编剧的电影《圣殇》,该片于2012年9月6日在韩国首映。2012年,该片获得第33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电影奖、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与救赎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以追讨高利贷为生的李江道在某天突然遇到了一个声称是他生母的女人江美善,渴望亲情的李江道在半信半疑之下和这个女人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关系”,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江美善的阴谋。美善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报仇,假装是李江道的亲身生母。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江道决定不再做追讨高利贷的勾当,而美善做出一系列被伤害的假象,让江道认为是自己之前伤害的那些人的复仇方式。影片尾声,美善死在江道面前,江道选择被一辆卡车托死。

  金基德喜欢用意象叙事,这也许跟他颇通绘画有关,他并未学过专业电影知识,也并不具备高深的文学素养,这使得他使用的意象虽具有深意,但有时也远离传统,显得晦涩难懂。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金基德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意象的运用。

  动物意象

  动物在金基德电影中往往被赋予独特的象征内涵。以前电影中频繁使用的蛇、狗、鱼等意象都说明了这一点,《圣殇》中也出现了兔子和鳝鱼。无力偿还高利贷的借贷人自杀,江道按照遗书地址找到了其年迈的母亲,在搜寻贵重物品无果之后,拎走了陪伴老人的兔子,这一情节将江道骨子里的残忍冷酷  暴露无遗;美善将兔子放生,展现的是其复仇背后的怜悯内心;而放生的兔子却被车压死,最终难逃悲惨的命运。兔子与孤苦老人相依为命,继而成为施暴者的砧板之肉,即使侥幸逃离,却仍葬身于现实社会的车轮之下。由此不难看出,兔子象征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现实社会金钱当道,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与温情,如此之下的弱势群体,命运自然可想而知。

  鳝鱼则象征复仇的美善。为子复仇的美善以抛弃江道的生母的身份接近江道,一番努力之后,将系着电话号码的鳝鱼丢给江道后消失了,这一欲擒故纵的做法果然奏效,江道接受了美善。美善的复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鳝鱼也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美善口中的美食。鳝鱼的滑脱暗示了美善狡猾的计谋,鳝鱼最后的命运,也暗示了美善复仇成功后的自我毁灭。

油画意象

  金基德精通绘画艺术,钟爱半抽象派油画,因此,在他的影片中,油画常作为一个叙事元素而存在。《圣殇》中江道家中挂着的裸女画,是江道每日练习飞刀的标靶。这一意象最好地揭露了江道残忍的性格以及对女性的仇恨。从小被母亲遗弃,母爱缺失,悲惨的成长环境成了他对女性的厌恶和憎恨。所以,江道宁愿以手淫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也不愿接受借贷者妻子想要以肉体延缓还贷的要求,当江道从心底接受“母亲”美善时,油画已经换成了美善的照片。

钢铁意象

  《圣殇》主要选景于清溪川两岸的小零件加工作坊。这一场景设计可见金基德的两点用意。其一是将以前艰难煳口都不得的小作坊与现今市民休闲玩乐的清溪川作比照,凸显繁荣祥和背后的辛酸与悲惨;其二是选取钢铁小零件加工作坊,特意营造一种冷酷无情的叙事环境。

  狭小的弥漫着铁锈的小作坊内,机器的轰鸣声夹杂着收贷者冷酷的谩骂声、借贷者无奈的叹息声、身体自残的哀号声。江道每日穿梭于堆叠的钢铁原料与废弃的钢铁垃圾之间,做着逼人致残致死的勾当。金基德将江道的残暴行径,放置在充斥着钢铁的冰冷画面中,营造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氛围。

宗教意象

  金基德自身是基督徒,他的电影里也自始至终离不开宗教,影片中不乏一些宗教意象。但在金基德的电影世界里,救世主的救赎总是痛苦的,受难者的救赎往往只能通过受难者自身来实现。《圣殇》也是如此。《圣殇》的片名《PIETA》原为意大利语,意为“施舍慈悲之意”,通常以圣母玛利亚怀抱死去的耶稣的画像或雕塑来表现这一含义。影片中曾两次出现窗外教会宣教标语的特写镜头:“信耶稣得永生”。

  影片中后段又出现了佛教的大雄宝殿及僧人的禅悟。韩国是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各宗教均标榜美好天国和极乐世界,这种超越现实社会的至善至美与现实世界中底层人民的苦苦挣扎形成强烈的反差。金基德的电影旨在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宣扬“和谐美好”的国度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悲惨人生。

 

  以上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电影《圣殇》当中,意象运用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自原其说,想通过电影了解更多的专业影视知识,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我们会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知识讲解,感谢大家多多支持,请点击关注加转发哦,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