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金华市文旅发展和非遗保护中心承办,浙江旌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的“婺风遗韵·水墨金华”非遗一台戏在婺州古城景区首演亮相,非遗大戏点亮2020“中非文化合作(金华)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向国际友人展现金华古城魅力和中华文化实力。
“婺风遗韵·水墨金华”非遗一台戏,紧紧围绕 “浙江之心 ,水墨金华”这一金华市文旅形象口号,用金华非遗艺术化的呈现方式激活城市记忆,以场景化、沉浸式手法打造了“金华人演绎金华故事,金华非遗表达中华文化”的精彩大戏,通过环境氛围营造、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展演、舞美光影艺术呈现,让游客和观众赏心悦目,唤醒乡愁,赋予能量,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家国情怀。
序幕《婺风遗韵》在一段独具特色的婺剧音乐中拉开,悠远嘹亮的《金华山歌》在耳畔响起,纯正地道的“金华道情”“兰溪摊簧”“永康鼓词”轮番唱响,独属于金华人的乡愁记忆瞬间开启,两位主持人用独具韵味的婺剧念白串场,乡音乡韵,悦耳动听,一幕幕乡愁弥漫,情意绵延。
第一幕《临江仙·八咏楼》,以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为轴,浓墨重彩地演绎了金华人引以为豪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家乡戏——婺剧,以及与之相关的“婺剧戏服制作技艺”“跳魁星”“昆曲”“金华剪纸”等非遗项目。特邀两位耄耋之年的非遗传承人朱云香、吴光煜和青年弟子表演着师徒授艺的情景,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讲述“传承”故事。
第二幕《相见欢·西市街》,用大写意手法还原老金华繁华的市井生活,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引人注目的八婺代表性非遗项目牌、“乌龟端茶”“大力士摔跤”等民间绝活儿杂技在人群中引发欢声笑语,复苏老金华的城市记忆。
第三幕《忆江南·莲花井》,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城中古井和井台边打水洗衣的生活画面,随之蔓延出井、水、窑、茶之间的对话。国家级非遗项目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陈新华携四名传承人弟子现场展示走泥(拉坯)技艺,国家一级播音员方向深情吟诵艾青纪念馆馆长周国良倾情创作的《婺窑赋》,民乐演奏艺术家黄小锋吹起古埙,古韵声声,如泣如诉,讲述跨越千年的婺窑传奇,绘就匠心传承的古婺新姿。
第四幕《诉衷情·酒坊巷》,神似中国书法,行云流水,气韵生动。八仙桌旁,78岁的“浦江乱弹”项目传承人吴明德老先生,肩扛板凳龙,饮一口金华老酒,红光满面,亮一嗓乡间流传的乱弹调,酣畅淋漓,《板凳龙》洋溢的丰安古韵牵动一段酒坊巷的故事。热烈的红光晕染下,一群提酒壶的红衣女子,婀娜着身姿从巷中走来,随风摆柳,袅袅婷婷,如芬芳四溢的酒,缓缓流动。青花瓷的大酒缸诉说金华酒文化的厚重、新娘的舞姿曼妙伴着汉子敲打出动人心魄的鼓点,故事和酒一般散发醉人的醇香。
第五幕 《万年春·通济桥》,在奔放的水墨中提炼春天的华彩,姐妹们伴着传统东阳民歌《凤仙花》跳起时尚的广场舞、后生们舞动欢腾的布龙,浦江籍国家一级演员周子清一曲昂扬激越的《中国龙》引得掌声如潮,花开八婺,金龙腾飞,尽显盛世华章。随后,大戏进入尾声《水墨金华》,浙江婺剧团青年演员应新征演唱的原创婺歌《水墨金华》声韵婉转,声情并茂,畅想美好生活。
浙江旌琨文化艺术创研中心专家巩雪作为执行导演,她表示“婺风遗韵·水墨金华”非遗一台戏选用独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以戏剧、舞蹈、曲艺、民歌、诗词吟诵、民乐演奏、婺歌等丰富的艺术手段,融入非遗项目的舞台展演、活态展示及场景互动等多元呈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优雅唯美的艺术享受,彰显文化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