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综艺节目 > 正文

《一本好书》首次挑战杂文,重读鲁迅依然有当代意义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19-12-09 07:58:24

  看点网讯www.zlook.com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曾经被评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这个人就是鲁迅。鲁迅先生是推进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主将,他的作品曾经为数亿读者带来人格与智慧的启迪。第十期《一本好书》将首次挑战鲁迅的杂文,带领当代青年重温文学经典,回望这个时代的斗士曾经发出过的呼喊。

  鲁迅杂文的阅读史,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厚的中国故事,它构成了今天我们民族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了解我们从哪儿来,才能知道我们应该往哪儿去。

  为什么要重读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一生发表著述无数,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一生用笔来战斗的文学家,鲁迅的杂文是近代中国文学绕不过的经典。

  《一本好书》的最后一期节目,将首次挑战杂文这一文学类型。节目精选鲁迅的17篇杂文作品,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到相对陌生的《二十四孝图》,从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延展到社会传统、性别歧视的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关注人的心理与灵魂。在节目点评嘉宾、著名编剧史航看来,聂绀弩用“有字皆从人着想,无时不与战为缘”来形容鲁迅,其实正说明了鲁迅的杂文出发点往往是从人性写起,“他写的每一个字,都从人这方面来想”,而有关人的事情其实就与当代相关。

  无时不刻不在战斗的鲁迅,他批判过的,今天仍存在

  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他用自己尖锐的笔,剖析着时代的症结,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深刻而犀利,很多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灯下漫笔》里鲁迅借换银元一事而发出反思,“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由此得出时代更迭也逃不过内在的奴性;《我之节烈观》里他直指社会中性别的不平等,就时下流行的贞洁观痛陈社会的虚伪;《随感录三十八》中,更是直言乌合之众的人性缺陷。在点评嘉宾、著名文化学者许子东看来,这种从众其实就像如今的键盘侠现象,当大多数人站队时,人们倾向于站到人多的那一侧,似乎在众人之中就显得安全。“当一个人独立的时候他不敢有存在感,但当他在一个安全的集体里,他就特别想有存在感,还要特别积极。”

  另一个鲁迅,所有的创作都源于爱

  除了国家大事、社会风尚,鲁迅还关注娱乐至死的麻木,痛批腐朽文化对人的异化。《随感录六十二》他写愤青,《论人言可畏》写媒体舆论,《从讽刺到幽默》《从幽默到正经》他痛批扯淡文人。《论雷峰塔的倒掉》谈价值观的变迁,《运命》谈迷信,《十四年的“读经”》谈文化自信。这些发生在近百年前的故事并不遥远,如今我们依然有键盘侠,依然有那些“恨恨的人”。这些人因为对现实不满而到处口诛笔伐,似乎到处批评别人后就可以为个人的无所作为找到了借口。《论人言可畏》中批判过的低俗媒体今天也依然存在。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人肉搜索和网络陪审团,无良自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围绕公共事件人人都可以踩上一脚。用史航的话说,“这一切中间,依然是这样的局面,只是没有一个鲁迅写这样一篇文章。”我们对鲁迅的印象,总是停留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里,鲁迅对旧时代社会和文化的“讨伐”,也让大家常常以为他言辞犀利,或许是一个冷峻的人。在《一本好书》中,节目通过还原完整的鲁迅杂文,也展示出一个相对丰富全面的鲁迅形象。

  用节目中嘉宾的话来说,看待鲁迅应当有一个基本的角度,即“所有的创作都源于爱”。鲁迅的杂文中同样也有带着感情温度的作品。《二十四孝图》阐述自己理解的中国孝道,《战士和苍蝇》则写给孙中山,致敬革命先贤。在史航看来,我们不能用愤怒、反抗来给他贴一个标签,可能我们更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依恋,藕断丝连的部分,才会觉出他愤怒的真实和珍贵。“我记得陈丹青就说,鲁迅最后的10年,别人觉得是愤怒的10年,可也是他中年得子、平安居家,与木刻青年通信聊天、嬉笑往来,并且近乎贪婪地收藏各种画册的10年。”

  在许子东看来,之所以重读鲁迅,是因为这样一个鲁迅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会有。“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最喜欢谈论的是鲁迅,但没一个人像鲁迅。有很多人能够学老舍、学沈从文,学张爱玲,但没人说他是学鲁迅的,你学了人家都觉得你好笑。”当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去阅读鲁迅,去理解鲁迅、诠释鲁迅、想象鲁迅,这种常读常新其实恰恰形成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财富”,即鲁迅精神。

  这也是《一本好书》第二季选择鲁迅作为收官之作的一种希冀。人们常常认为鲁迅的批判诞生于特定的年代,因此认为杂文的时代价值已经消弭,但当我们真正重新走近鲁迅,阅读他的杂文,也许就会发现那些近百年前曾让鲁迅为之鼓与呼的国民缺陷依然存在。当代青年依然需要这位老友,这也是《一本好书》作为“大众阅读试衣间”的功能所在。本周一晚8时腾讯视频,《一本好书》第二季的收官之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