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点网 > 新闻资讯 > 电影新闻 > 正文

《雄狮》:因为立足成长,所以温暖人心

来源:看点网
时间:2017-06-20 10:15:59

  云飞扬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有一部影片获得了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六项提名,那就是由澳大利亚导演加斯·戴维斯执导,戴夫·帕特尔、鲁妮·玛拉、妮可·基德曼、桑尼·帕沃等主演的剧情片《雄狮》。《雄狮》的剧本改编自畅销书《漫漫寻家路》,主要讲述了作者萨罗·布赖尔利的真实经历:男孩萨罗在五岁的时候从印度走失,几经辗转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收养,25年后,已经成立家庭的萨罗经由一个偶然的契机,唤醒了童年的回忆,他不顾周围人的不解,开始走上寻找家园的道路。

  剧作上分“依赖”“陪伴”“回归”三阶段

  作为一部以“骨肉重逢”为戏剧情境的电影,《雄狮》在剧作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印度,截止到萨罗被养父母收养之前。此阶段的主题是“依赖”,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五岁男孩萨罗因为哥哥的疏忽而走失,路上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这一阶段的导演风格以纪实为主,详细展现了印度本土的人文风貌,在此过程中小萨罗的演技可以说是直入人心,虚实变幻的叙事手法使得观众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小萨罗所处的困境,而其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和对家的依恋,也十足打动人心。

  第二阶段是从萨罗被养父母收养,一直到他成立家庭。此阶段贯彻的主题其实就是“陪伴”。正片中对此阶段的着墨不多,但也是用平和的镜头真实推进了节奏:五岁的男孩成长为二十岁的青年,有爱着自己的养父母,不错的工作,然后遇到妻子,组建家庭,这是一个正常人成长的正常轨迹。另外,影片中还为新的家庭设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哥哥形象,有观众说哥哥在影片中是个无用角色,完全可以删掉,其实不然。在现实视角之下,不受待见的哥哥这一角色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瑕疵。

  当一切步入正轨,生活每天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人的内心就会开始躁动,它开始让人正视自己血液中原始的那些东西,并将他们逐一唤醒。影片第三阶段中,导演对于虚实变幻的叙事拿捏得可谓登峰造极,这一阶段的主题其实就是“回归”。成年之后的萨罗对于自我有一个强烈的认知,他强调自己从小就被领养,板球队支持澳大利亚而不是印度,他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澳大利亚人,直到有一次在同学家做客,他看到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糖耳朵”,这仿佛是一股电流穿透脑海——他决定要找到家,找到那个养育自己的地方,找到曾经关心照顾他的母亲和哥哥。

  解读片名《雄狮》:象征主角内心真正成长

  “依赖”、“陪伴”、“回归”,是影片故事讲述的三个阶段,但这其实也就是人类内心成长本命题的三个阶段,萨罗从一个依赖母亲和兄长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家有业的男人,而在这之后又通过寻找记忆中的家园来找到真实的自己。影片的最后有一个细节:萨罗的本名不叫萨罗,而是叫瑟卢,翻译过来就是——雄狮,这个细节并不是一个随手之笔,而影片以《雄狮》为名也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真名在宗教层面是一个非常具备代表性的符号,它代表了本源和终极,本片的主人公萨罗,经由世间重重的洗练,终于解开迷障,寻得真名,而他的内心也真正得以成长起来。

  影片在最细微之处温暖人心、感动观众

  相比较于传统的类型电影,《雄狮》的风格更加偏向于纪实,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情绪流淌是缓慢而真实的,诸多好莱坞巨星的动情演绎也使得这种真实更容易的让观众产生共鸣: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回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生于母体,长于世界,最终又回归于爱,这一轮回勾画出来的圆就是人生。

  《雄狮》讲述了一个人内心成长的故事,而起源于爱的又终将回归于爱,所以才会让观众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感受到温暖。影片最后导演提到,尽管萨罗失踪了25年,但是他的母亲卡姆拉,从未放弃相信他会回来,所以从未搬过家,再回归到正片中妮可·基德曼的那一段动情讲述,这一系列人性的自我表达,都使得这部片子在最细微之处温暖人心、感动观众。

  整体看来,《雄狮》无论从哪一个层面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剧情片,演员到位,配乐精彩,立意深刻,最重要的是,《雄狮》摒弃了“骨肉重逢”类题材惯用的遗憾大法,力求以真实取胜,以真情动人。中国内地院线上线时间为6月22日,非常值得期待。